• 03-052024
  • 推进古籍数字化、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返回

    原标题: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在数字技术时代,要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资源,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8d6f2ebdfcfe40f585ca892036e5cbca.jpeg

    用数字技术整合优势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能够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而且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根铸魂,增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战斗力。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催生构建文化新生机新生态,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新动力,提供新动能,能够创生出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源自传统美德、道德价值观等内在精神,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对传统文化内容形态的全新阐释,在传统的讲故事之中融入声音、图片、文字、动画、影视等多种现代媒体元素,使讲述内容可视化、形象化,便于群众理解、感知。数字化叙事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内容再创造再阐释的过程。传统文化依托数字技术在内容互嵌基础上创新转化为符合人民文化体验需要的新模式,连接过去与现在。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可以推动不断产生内涵丰富、持久传承的传统文化精品,通过共享、共情、共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持经典的同时更具现代感染力和吸引力。
    丰富创新和转化的技术手段,增强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数字技术的发展促使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改变了信息的呈现、传达和展示方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和渠道。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驱动的数字技术,通过赋能中华传统文化优势资源要素的内在机理,不断衍生出传统文化表现的新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可以实现一种“超文本叙事”,人们可以通过视频平台、公众号等多种途径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虚拟”与“互动”强化以影像为中介的联结,可以突破彼此互动的地域性空间,构筑跨越时间、空间的无限交互连接。可见,数字技术延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空间,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数字信息共享,提升传播速度,拓展传播空间,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同时,满足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够源远流长、繁荣兴盛,进一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更好地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推进文化交流互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血脉和灵魂,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国运兴盛的原动力。从《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到《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资源数字化到生产数字化再到传播数字化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提出新要求。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可以持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世界影响力。应借助数字技术,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场域、新渠道,实现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与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数字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持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对于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来说,既要坚持扩大开放,又要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既要坚持交流互鉴,又要坚持独立自主。提升数字文化建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数字文化产品,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让更多中国数字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文明,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中工网 林丹,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