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42017
  • 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古籍修复的保护工作 <<返回

      出版、整理古籍,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永乐大典》、西夏文献等一系列大型古籍进行修复,使一批珍贵的古籍善本得到了保护。上世纪50年代还点校了《资治通鉴》等典籍,1958年国务院成立了古籍出版整理小组,一直到文革期间停止工作。文革不久又恢复了这个小组,出版、影印、翻译一批珍贵古籍。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病中指示要团结图书馆的力量编辑古籍善本书目。1989年开始实施中华大典工程,将两万多种优秀古籍文献分成22个学科整理出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比较规范的古籍修复技术。修复了上百万册古籍。

      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战争年代,我们党已经开始注重古籍的抢救和修护工作。著名的金代文献《中华大藏经》是佛教的一套典籍,曾经藏在山西省赵城县的广胜寺,应该说是非常珍贵的。

      最近几年,我们实施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工程。1985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开始对全国古籍进行缩微复制。20多年来共拍摄善本3.2万种。2002年起,文化部财政部实施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精选唐、宋、元时期的珍贵版本进行仿真影印,使珍贵稀有的善本“化身千百”,实现了“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目的。这样我们既保留了善本的文献价值,同时又保留了版本价值,使读者不但看到这本书,而且能够使用它。

      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古籍保护专业人员。这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要开展这项工程,是因为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些古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保护这些古籍对促进文化传承,连接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现在在保护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现存古籍家底不清,古籍老化、破损严重。第二,修复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尤其是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整理,极度缺乏,有的面临失传。第三,还有大量珍贵古籍流失海外,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强古籍保护,这项工作刻不容缓。

      生产型书刊扫描仪珍藏的历史书刊、古籍扫描是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珍贵的历史文案,如何快速高效地将书刊和古籍变为可随时查阅共享的电子影像资料,是档案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iscan 生产型书刊扫描仪的诞生使得这一问题立即迎刃而解。镜头至上的设计,无需拆档,生成电子影像的同时还能保证珍贵原件不受损,完美如初,适用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法院、政府等行业进行快速有效地捕捉文件图像。生产型书刊扫描仪沿袭了德系产品特有的先进技术和过硬品质。配备的图像增强处理软件是本公司技术人员经过长年的研究探索而开发的高端解决方案。0.3秒的杰出扫描速度,1.9秒扫描周期,为您提供无与伦比的工作效率。流程化扫描管理,与独立的PC连接,可将自动剪切、自动纠偏、自动分页等多种功能集成到批处理命令,一次扫描即可自动完成图像处理,大大提高了您的工作效率。可生成PDF多页文件,一步到位,省时省力,是各个系统机构扫描文档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