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72020
  • iscan书刊古籍扫描仪数字图书馆建立新思路 <<返回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是90年代提出来的,基本上是指一种有序的数字信息库,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未对这一概念达成共识,说法不同的定义就多达100余种。一般来说,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构,它是一个超大规模、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中心,还融合了诸如博物馆、档案馆的一些功能。

    由于其独特的产品观念使得ISCAN书刊扫描仪更易于成为替代当前复印机的一项技术:
      ISCAN书刊扫描仪让您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满足需求、改进服务和显著降低成本。
      配置的图形用户界面,提供适应您个性化工作流程软件的机会。单项功能可以轻松地整合在一起、 并可用多达7种语言为用户提供指导。
      根据遵守法律要求,ISCAN书刊扫描仪使您能够履行版权法规和/或水印,并使其成为工作程的一部分。
      1.9秒的扫描速度,3亿页以上的扫描寿命,更适合海量海量数字化加工服务的需要。
      新的双触摸技术大大的缩短扫描时间,即使是毫无经验的操作员也可以实现高品质的快速和轻松的扫描效果。
    ISCAN IS8000书刊扫描仪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开箱即用,只要插上电源就开始使用。
      ISCAN IS8000非接触式书刊扫描仪可提供300万次扫描循环、 很少机械部件。对于具有可靠性的所有零部无故障运行中,双U盘端口为您提供双重安全性 件而言,它们都受到高度保护,具有坚固的结构完全适合公共场所使用。
      无故障运行中,双U盘端口为您提供双重安全性 和长期可靠性。
      由于带微软增强型写入过滤器技术的Windows XP嵌入式运行系统,ISCAN IS8000扫描仪在防止电脑病毒方面提供的安全性,并长期受到微 软公司的技术支持。
      PC机配备工业标准组件并长期供应,具有较长的 使用寿命。

      如果说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那么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共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可以说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的。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如下特点:

      1.信息存储方式由纸张上的文字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这为压缩存储空间、改进组织方式、提高检索速度、方便用户远程检索、加快更新维护、降低维护费用等提供了基础。

      2.信息组织形式从纸张上顺序的、线性方式转变为电子计算机的直接的、网状的方式。索引文件、超文本技术等使得信息可以按本身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这为方便用户检索、提高检索效率奠定了基础。

      3.“馆藏”不仅包括纸质的、非数字化的文献,还将扩展到不能以印制品形式记录和传播的数字式人工制品;不仅能收集和处理大量永久的、固定的文字材料,还能收集和处理大量临时的、流动的文字材料,如网络融会贯通的文本、图形、地图、声频、视频、商品目录及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多种信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并进行统一的存储与管理。

      4.用户对“馆藏”的利用不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而是通过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广泛的用户接口、良好的检索功能、直观易用的人机界面,访问网络上数字图书馆的所有信息资源。也就是说,传统的在特定时间以特定形式来阅览静态文档方式将会被取代用户将能动态地通过网络以命令方式来搜集各种信息,并以各种可能的、个人感兴趣的表现方式来浏览,这将大大地提高信息共享程度,缩短信息传递与反馈的速度。从全社会来说,能够减少信息处理的费用,降低信息与信息服务的成本。

      从数字图书馆的这些特点来看,它给图书馆界以至于出版界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是非常大的,它将使传统的情报检索工作发生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使人类在知识的存储、传播与共享方面大大向前迈进一步。数字图书馆的优越性在于:

      1.改变了图书馆工作的传统思想观念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对传统图书馆工作的模拟和扩展。它的实施,使图书馆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大大减少了传统图书馆工作中繁杂而又重复性强的手工劳动,提高了文献加工处理和检索的质量和速度,并使图书馆的服务更高效、方便和灵活多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2.提高了服务水平

      信息化应用的提高,使得图书馆向读者高水平服务成为可能,利用图书馆信息化系统与设备,向读者开展的计算机检索、借阅图书,阅览电子出版物、因特网信息检索、收发电子函件等不同层次的服务,使得读者可以迅速、准确、全面地获得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

      3.为实现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书馆信息的收集、存储、检索以及与其他图书馆的联网,为采购协调、联合编目和馆际互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和数据准备。

      4.借阅方式改变

      原来读者只能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或有条件限制的将图书借回家中,现在读者则随时可以在计算机终端屏幕上查找有关材料,仅几秒钟时间即可从屏幕前检索出有关内容,或该材料的存放地。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特别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紧随着国外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的。199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进行跟踪调研。在大量吸收当代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经过专家反复论证,1999年由国图注册的中国数字化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它标志着中国数字化图书馆工程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除国家图书馆外,各地方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纷纷投入许多人力和物力用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2002年5月,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管理中心联合22家高等学校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化图书馆联盟”,以“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共建,共享资源”为宗旨,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清华、北大等大学图书馆也投入许多人力与经费用于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这些自建的数字化图书馆在摘要索引数据库与全文电子数据库等方面的内容极为丰富。另外不少商家也在此方面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