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232023
  • 让古籍传承与数字化同频 <<返回

      转自:辽宁日报

      4月8日,“继往开来 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在省图启幕。与省图以往古籍展览不同,这一次,《聊斋志异》手稿、《抱朴子内篇》《扬子法言》等10部省图“镇馆之宝”集体登场,在跨越漫长的时空后与观众见面。

    1-210P5150916493.jpg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卷帙浩繁的古籍既是东方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者,也是民族精神、国家治理、道德修养、人生哲理等经典论述的记录者,更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价值体系的承载者。它凝聚着我们的文化共识,并如一条纽带,几千年来一直维系着我们的共同情感。

      正因为古籍具有延续和传承中华文脉、丰富中华文化基因的独特作用,最近几年,古籍展览在全国各地相继与观众见面。千帆竞渡下,各地图书馆都使出浑身解数,从策展主题,到策展创意、展陈布景,再到古籍文本内容的解读,围绕“古籍展”这一文化活动主题,各地竭尽全力将最精彩的古籍展览奉献给观众。

      省图的这次古籍特展,除了历史性地大规模展出珍本古籍原件外,还在展览期间设计了古籍修复展示、名家诵读、论坛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了展览与互动、线上与线下、传统与数字的无缝衔接、有机融合。

      我们在古籍修复师的妙手修补中重新看到了古籍原有的风貌,也在现场复原的雕版印刷中重新领略了古代印刷术的风采,还在《孔门七十二贤像》及馆藏古籍中的经典篇章里体验古籍的笔墨情趣。可以说,一个成功的古籍特展,它的独特魅力不止于展览本身,还有展览之外的匠心独运。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上海图书馆的“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则融入与展览古籍相关的历史场景,比如《史记》作者司马迁的书房,《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举办的农学堂,《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开设的医馆等。漫步其中,读者既能体验“移步异景”的场景美妙,也能在“移步换景”中沉浸式体味典籍的魅力。

      虽然开“卷”有益,但是,今天的我们,完全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因为,数字化普及的时代,保护、传承古籍的方法,绝不仅限于办展这一种形式。全国各地古籍展竞相亮出自家绝活,通过说书、绘画、复原美食等不同形式,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在比拼古籍典藏数量与质量的同时,还比拼古籍的阐释、解读以及策展能力,这些在无形中提升了各地古籍收藏、修复与展示业务水平,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古籍活化利用的不同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喜爱古籍的广大观众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古籍作为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传递民族精神、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作用。借助古籍展览,并辅以数字时代立体化传播方式,站在新时代,古籍必定会焕发出无限生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久的文化力量